洪水过后防高温
发布日期:2016-08-02 09:57:06 来源: CDC网站 作者: 浏览次数:

 这个夏天,我国多地受到洪水、高温袭击,高温天气中如何预防中暑?近日,国家卫生计生委在线访谈邀请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张静、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研究员程义斌给大家提供权威的科学解读。 

  诱发中暑的因素有哪些? 

   张静:强热、辐射可导致人体体温调节、水盐代谢以及身体各器官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的改变,从而导致脱水。 

  什么样的症状算中暑? 

  张静:主要症状包括头疼头晕、胸闷、恶心、呕吐、大汗、脸色苍白、抽搐。 

  如何预防中暑?  

  张静:高温天气里应大量饮水,补充盐分和矿物质,注意清淡、高蛋白饮食,注意穿轻薄、浅色服装,涂防晒霜,不长时间待在高温环境中。  

  瘟疫等灾害如何避免? 

  张静:发生洪涝灾害后,应加强传染病监测,做好食品卫生、环境卫生、饮水卫生,消灭“四害”和清理环境。对灾区群众来说,应做好个人卫生,喝开水,吃熟食,勤洗手,劳逸结合,平衡膳食,作息规律,提高肌体抵抗力。身体出现不适,如腹泻、呕吐、发热、皮肤黄疸、手足皮疹、口腔疱疹和溃疡时,要及时就诊。 

  拉肚子是不是中暑的表现? 

  张静:腹泻是指每日排便三次及以上,粪便性状有改变,可伴有呕吐、发热、腹痛等症状。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,饮食、饮水不洁,多导致感染性腹泻,食用生冷食物、油腻食物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,也有可能腹泻,主要采取抗菌素或对症治疗。 

  在灾区,广大灾民和救灾的战士在高温天气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? 

  程义斌: 1.抗洪救灾人员在炎热的环境中,体力透支,身体内水和营养素大量从汗中流失,更容易发生中暑。另外,体温调节、电解质代谢以及循环、消化、神经、内分泌和泌尿系统发生显著变化,因此必须及时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,补充水和无机盐,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,如西瓜、苦瓜、西红柿、黄瓜、绿豆等。 

  2.高温天气和洪涝灾害期间,应特别注意饮食卫生,防止不同程度的胃肠病及腹泻。 

  3.注意保持皮肤干燥,防止出现痱子、皮疹、湿疹、脚癣、股癣等皮肤病。 

  4.穿戴长袖透气的衣服,遮阳帽等,防止晒伤。 

  5.对于住在临时居住区的灾民,要特别注意居住地区的环境卫生,饮用水安全和环境消毒处理工作。防止肠道传染病、红眼病等疾病发生。 

  6.如出现中暑,应立即将病人移到通风、阴凉、干燥的地方,让病人仰卧,解开衣扣,脱去湿透的衣服,更换干衣服;尽快冷却体温,降至38度以下。具体做法有用凉湿毛巾冷敷头部、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;用温水或酒精擦试全身;冷水浸浴1530分钟。给意识清醒的病人或经过降温清醒的病人饮绿豆汤、淡盐水等解暑。还可服用人丹和藿香正气水。对于重症中暑病人,要立即拨打120电话,求助医务人员紧急救治。 

  高温中,会诱发哪些疾病? 

  程义斌:进入7月以来,中国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最强高温,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橙色预警,其中上海、湖北、重庆发布了高温红色预警。高温对人群健康有哪些影响呢?高温热浪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中暑,根据中暑的病情不同分为清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。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、热衰竭和热射病。热痉挛的症状为肌肉疼痛,多发生于腿部、胳膊和腹部,热衰竭的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、流汗、心率加快、虚弱、头晕头痛、恶心呕吐,但精神状态是正常的。热射病的症状与热衰竭相似,但是皮肤干燥无汗,精神状态改变,抽动性头痛、恶心、眩晕,体温可达41度或更高,严重的可发生意识障碍。 在高温天气下,任何人都可能因高温而患病,但是有一些脆弱人群要更加注意防护,包括老年人、婴幼儿、孕妇、流浪乞讨者和一些慢病患者,包括高血压、冠心病、心脑血管疾病、长期卧床行动受限的人,还包括某些户外工作者,包括农民、快递员、环卫人员等,要更加注意个人防护。 

  高温下容易中暑,生活中要注意哪些事情能够预防中暑? 

  程义斌:针对预防中暑,包括高温防护,分为一般人群、特殊人群和户外工作者。 一般人群在高温热浪天气下要尽量避免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之间的出行,尤其注意不要在阳光强烈照射下运动,包括体育锻炼、快走、跑步等等。在阳光照射的高温天气下户外活动要做好防护措施,包括穿透气性好、浅色衣服,长期户外活动建议穿长袖衬衫、戴太阳镜。对于裸露在外的皮肤,可适当涂些防晒霜,避免日光性皮炎或晒伤。 高温天气会体温升高、容易缺水,应注意及时补水,不要等口渴了喝水就太晚了。  

  程义斌:无论在房间或者汽车内使用空调时,不要把温度调得过低,内外温差不要过大。在房间里不要开着空调睡觉,汽车停驶的时候通风性较差,发动机排出的一氧化碳进入到车里容易使人中毒,所以最好不要在开空调的汽车里睡觉。 针对脆弱人群,包括老人、孕妇、婴幼儿、高血压、冠心病、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患者,应避免在阳光照射下的室外活动。高血压、冠心病、脑血管病患者早上起床要先喝一杯水,补充身体失去的水分,降低血液粘稠度。患有冠心病、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慢性病患者,尤其是老年人和有关节病的患者,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温度低的房间里。 

  程义斌:对于户外工作者,应该合理安排工作时间,轮换作业,尽量减少高温时段的室外作业。另外就是需要采取有效措施,随身携带一些防暑药品和用品。户外工作者可以用冰毛巾擦身体进行物理降温。 从室外回到室内,切忌立即开空调,避免感冒。一旦出现了头晕、恶心、口干、迷糊、胸闷、气短等症状,应该立即休息,喝凉水降温,如果病情严重的情况下要立即到医院就诊。 

  (摘自国家卫生计生委在线访谈)

 信息来源:http://www.chinacdc.cn/jkzt/jkcj/ymyjz_5628/201607/t20160729_133125.html

 
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